最新动态

从小额信贷到普惠金融 下




金融监管落后市场发展

  “中国小额信贷发展得不如一些其他国家好,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一套明确的、可以有效实施的、能推动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以及相配套的监管制度。”白澄宇说,中国的监管远远落后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他指出,其他国家的小额信贷门槛很低。譬如,在柬埔寨,非政府组织只要在央行登记注册,就可以放贷,就可以从事小额信贷业务;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有条件吸储,而且可以升级为银行。“柬埔寨现在最大的银行就是从非政府组织逐渐升级成商业银行的,而且是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商业银行。这与一套合理的监管体系有关。”白澄宇表示。“国内真正做小额信贷的还都是非政府组织,规模小。宁夏惠民前身是非政府组织,现在已经升级为小贷公司,资产规模也就一两亿元。中和农信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到现在,存量客户数不到20万。中国这么大,有这么多需要借款的农民,但现在最大的小额信贷机构只有不到20万个客户。原因在哪?我们认为,就是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管制度,能够让小额信贷机构顺利发展壮大。”

  “金融市场是多层次的。相对应的,监管也应多层次。针对不同金融机构,应有不同的监管制度。应该允许更多民营金融机构设立,开放民营银行,而且不仅开放规模较大的民营银行—譬如阿里巴巴的民营银行,也应该有小的民营银行。在柬埔寨,2000万美元就可以注册银行。应让更多可以做、愿意做小额信贷的机构进入市场。在亚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非政府组织可以直接放贷,小贷公司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储,并升级为银行,这些渠道都很通畅。但在中国,开银行很难,依然缺少渠道。”白澄宇指出。

  在白澄宇看来,“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真正向民间投资者开放,如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发起成立,“开村镇银行变得像卖菜(指东西部挂钩政策)。”银监会想让村镇银行慢慢变成真正的民营银行,让发起银行慢慢淡出,但什么时候能兑现还很难说。

  “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在全国,笔均贷款低于50万元的小贷公司不到5%,低于5万元的不到1%。有各种原因,但不挣钱不是主要原因。哈尔滨银行的小贷业务虽然金额占比不高,但贡献收入超过60%,真正赚钱是其小贷业务。”白澄宇表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利率上浮等方式赚钱。”

  “监管者以前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应改变监管思路。以前监管就是管,未来监管应该制定游戏规则,让市场淘汰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有些事其实不用监管部门操心,属于企业行为。”白澄宇称。

  孙天琦介绍道,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了500亿元支小再贷款,专门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此类贷款存款准备金率只有14%,比大银行的20%低6个百分点。银监会则提升了不良贷款容忍度,并改善了存贷比计算方式。同时,央行努力使民间资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市场中,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给予小微企业金融更灵活的政策。

  “在消费者保护和教育方面,央行从2013年开始,选择每年9月统一开展全国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月",很多小微企业从中受益。未来,我们应把目标定得更加明确,使小微企业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培训。”孙天琦表示,“央行也已经公布金融消费者投诉热线12363,所有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这个热线进行投诉、咨询。这个热线已经覆盖了中国67%的地区、8亿多人口,在今年年底前会覆盖全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也有调解职能,可对争端进行调解。我们在努力建立起保护屏障,包括对小微企业的保护。”

  据介绍,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一直在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发起成立由政府主导的普惠金融基金或小额信贷基金,专门支持真正做小额信贷的机构。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周宏文则透露,近期国务院扶贫办将研究出台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与各相关部门制定措施,为有贷款意愿、有创业就业想法的贫困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具有扶贫优势的特色产业,增加收入。

  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就培育普惠金融的政策环境提出两点建议:加强政府在政策引导和激励方面的作用,综合运用再贴现、再贷款、差别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贴息等财税政策工具;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在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群体。

  新技术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小额信贷业务也带来了巨大影响,甚至重塑了业务形态、模式,产生普惠金融新业态。白澄宇表示,新技术,如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可能会对小额信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比如手机银行、P2P网贷,都是近几年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小额信贷发展的领域,非常值得关注。支付、众筹、阿里小贷等基于大数据分析来做的业务,都属于技术创新。不过,它们并没有改变金融业务的性质,而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智能电子货币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联合部负责人Lito Villanueva指出,微金融行业如果借助人力进行一系列的信用评估工作,需要人与人间见面,查看抵押物进行评估,这是成本很高的一种方法,也会影响到贷款人最终获得的贷款利率。在移动银行领域,技术能够改变信用评估的方式,例如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手机、e-mail,使用这些程序时,会留下“脚印”,通过进行分析可以判断这个人的身份,因此很多年轻技术人员开始使用这种方式解决身份验证问题。实际上,技术可以帮助分析一个人的行为,而这个人的行为数据能够帮助有效预测其在进行贷款时的信用问题。有些穷人可能并没有银行记录,但通过他们使用手机时留下的一些记录,可以分析他们的信用信息。

  在为低收入、偏远地区人群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时,选择移动平台作为载体成为许多微型金融机构的共识。Bkash公司首席财务官MoninuddinRahgir介绍,在孟加拉国,不到一半的人有正式银行账户,但85%的人有手机,所以Bkash选择以手机作为给金字塔底层的人群提供正式金融服务的平台,这些服务包括存款、个人转账、对公业务等。

  上海方付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个人银行账户的普及率确实很高,但手机的覆盖率也很高,因此,希望通过手机方式来为偏远地区的人提供金融服务或者是向不了解金融产品的人提供服务。方付通目前有600万用户,与超过1000多家本地金融服务机构合作,包括合作社、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等。通过合作,银行也能够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借助于技术创新,助力普惠金融发展,也是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哈尔滨银行行长助理孙嘉巍指出,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哈尔滨银行成功地研发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额信贷技术。从2011年开始,率先向全国其他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技术输出和咨询,目前已拓展到四川、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市,涵盖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20余家银行。截至2013年12月末,哈尔滨银行已帮助合作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在技术上,白澄宇指出,未来的金融创新有两种新因素。一类在中国被称为“大云平移”(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移动终端);另一类是在网络技术的应用基础上,收集利用小微个人信用信息作为农村信贷评估,实现机构和机构之间共享数据,真正做到惠及普罗大众。

                                                                                                                                        作者:周轩千 陈健

发布日期:2014-08-15   信息来源:上海金融报